2023年,為進一步促進馬術與廣大公眾的交流與融合,并倡導健康、活力、友好的生活方式,廣德市將舉辦廣德馬術節暨安徽省第二屆馬術公開賽。此次賽事包含多個項目,如馬術場地障礙賽、騎馬射箭比賽、HorseTales馬術市集及息壤原創音樂大賽等。 活動現場經過近3個月的緊張施工,近日已經搭建完畢。比賽場地建設了3000個座位的觀眾看臺,搭配288盞球場專用燈,達到央視夜場直播效果。并且建設了近300間臨時馬廄和馬房。同時,馬場采用國際馬聯標準的地面反水系統,主賽場更是長度達到120米,寬度至60米,成為了長三角地區與國際馬術體育標準接軌的示范場。 本次賽事在廣德市人民政府、廣德市文旅局、廣德市教體局、東亭鄉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友情歲月家庭牧場將為全國觀眾呈現廣德馬術節的精彩盛況。 賽事全新升級 本屆馬術公開賽為期三天,分為騎馬射箭比賽和場地障礙賽,包含多個項目,多個級別,旨在鼓勵不同年齡段的騎手積極參與,享受馬術競技的樂趣。 其中,青少年組(6-18周歲)和公開組(6周歲以上)是主要分級,覆蓋了6歲至18歲不同年齡層次的參賽者。馬匹在各級別比賽中的表現也受到了關注,每匹馬的參賽次數有所限制,以確保比賽的公平和精彩。 本次比賽共有近50支代表隊、600余對人馬組合參與,展現了規模宏大的賽事盛況。團體賽更是考驗騎手的駕馭技能,同時也彰顯了團隊合作的默契,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紛呈的馬術競技盛宴。 馬術場地障礙賽共設置了60cm、125cm、90cm、105cm、115cm、125cm、135cm和青少年地桿賽、團體賽等10個級別的比賽。其中60cm級別的團體賽,最多允許四對人馬組合,其中最少需要三對人馬參與,取三個最好成績相加以決出獲勝團隊,這種賽制旨在強化騎手之間的協作和互助精神。另外,105cm級別的團體師徒賽要求每隊必須包含一名不超過16歲的青少年騎手,這項規定鼓勵青少年參與高水平的比賽,培養他們的競技能力和團隊精神。 馬術場地障礙賽賽事方面還規定了馬匹的資格要求,確保了參賽馬匹的安全和健康。馬匹的年齡須達到6歲(2017年及以前出生),并在比賽前進行驗馬,未參加驗馬的馬匹將不得參加比賽。參賽人馬組合須嚴格按照比賽報名時的人馬組合進行比賽,這一規則旨在防止人馬組合的頻繁更換,以確保比賽的公平性。同時,比賽的獎勵也相當豐富。其中地桿賽,60cm,90cm,105cm個人賽錄取前十二名,115cm,125cm,135cm個人賽取前八名,前六頒發獎金、獎牌、證書、馬花、獎品。七至十二名頒發證書、獎金。60CM團體和105CM團體賽取前三,頒發馬花、獎牌,獎品,證書。而比賽項目報名若不足6人馬組合或3隊則取消該項目。 另外本屆馬術節還新增了騎馬射箭比賽,這是一項傳統的體育競技活動,它結合了騎馬和射箭兩種技能。在這項比賽中,騎手騎在馬上,同時嘗試使用弓箭進行射擊。這種比賽要求選手具備出色的駕馭馬匹的能力以及準確射箭的技巧,騎馬射箭比賽展示了騎手與馬匹的默契配合以及射箭的精湛技巧,同時也傳承了古老的騎射傳統。這項比賽在各種文化和地區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如中國、蒙古、土耳其、韓國等地都有相關的騎馬射箭傳統和比賽。 馬術嘉年華,歡樂再出發 與馬術節同期舉辦的息壤原創音樂大賽為熱愛音樂的人們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華的舞臺。這個平臺培養和展示了許多原創樂隊和音樂人,呈現了豐富多樣的音樂作品。這些才華橫溢的音樂人,同馬術騎手一樣,用音樂的力量喚醒了大地的脈搏。他們的音樂作品不僅為馬術節增色不少,也讓觀眾感受到了音樂的魅力。 這次馬術節讓更多的人了解、喜愛并參與到馬術這項古老而又現代的運動中來。馬術節不僅僅是一場比賽,更是一個展示、交流、共享的平臺,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文化內涵。 馬術節帶來的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參賽運動員和觀眾都能享受到不同層次的娛樂和文化體驗?;顒蝇F場融合了鄉村音樂、非遺文化、露營電影、摩托秀、篝火歡唱和帳篷集市等元素,搭建了一場繽紛多彩、全民參與的馬術節嘉年華。觀眾可以在這里欣賞到馬匹的優美表演,品味到音樂的美妙,享受露天電影和豐富的文化傳統。 馬術市集,傳播馬文化 隨著馬術運動的興起,馬文化也得到了更好的傳播和發展,本次馬術節上的“HORSE TALES” 馬術市集,為愛馬人士提供了一次盛大聚會,這是由《馬述》欄目與震龍馬術聯合策劃,以馬為媒介,將各個領域聯系起來的獨特活動。從馬藝術、馬文創、馬產業到馬科普,市集以四個不同的角度為切入點,盤點國內馬術產業的上下游,同時搭建起馬術界人士交流互動的平臺,為大家提供一個共同探討的機會。 在馬術市集上,將會有馬藝術品相關展示,馬文創相關展示以及“馬跡”系列產品,其中“馬跡“系列產品主體采用了唐馬形象,將“馬跡西東”四個字融入其中,聆聽馬蹄聲聲,感受馬兒踏過歷史長河的滄桑歲月。 |
©2011-2025 馬術在線 (京ICP備11042383號-3) E-mail:horsemanship@vip.sina.com